第一場雪飄飄灑灑的時候,很多人感到意外。因為直到今天,這個冬天第一場雪的美景還在朋友圈里被一次次地回眸。江南人是盼望雪的,每當冬季。 雪下得很急。難得的周末,剛剛爬圌山下來。我們四個正在山腳下一家小店里吃飯。雪就在服務員的一聲驚訝中闖入我們的視野。太詫異了。原本約了好友去她的禪茶館品茶。踏雪,觀雪,聽琴,品茶。浪漫雅致的意境就這樣不期而遇。 我們來到圌山腳下的一個茶館,茶館與溫泉毗鄰。雪正粗野地下,完全沒有了南方雪慣常的柔軟。想體驗一下踏雪觀景的感覺。下了車,索性揭了包裹著的帽子,任雪肆意地飄撒在頭上、臉上、身上,一絲涼薄,但沁潤。不一會工夫,帽子上已經鋪滿厚厚花花的雪。有須眉長髯的仙境感。四人相互看著,彼此打趣著。 甫入店內,有低而舒緩的樂曲縈回。安靜得一下子讓人進入禪境。茶館堂主讓兩位茶藝師給我們預演,而她親自為茶藝師們伴奏。隨著姑娘們的翩然而至,行云流水般的古箏曲瞬間彌漫室內。姑娘們一絲不茍地演繹著。窗外,細細的雪落在竹子上,沙沙,瀝瀝,隨竹葉的造型斜斜地堆積。葉愈發地蔥綠。地白了,地上的植物完全覆蓋。石楠樹白了,葉子變成了一朵朵棉花。樟樹的葉子上,雪一疊一疊地披著。淡淡的茶香,素雅的茶服包裹下的女孩青蔥般的微笑,曲調的柔婉,頓時,有快化了的酥軟感。 茶藝表演結束。堂主為我們泡茶。知道茶道,但第一次曉得禪茶。原是源于茶和飲茶人都是僧人的緣故,所以有著獨特的禪意。她講究的不是茶道,不追究茶藝師姿態的美,更注重泡茶的儀式感和心靈的澄澈。泡茶之前,有一個先默念心經的儀式。柔中帶剛的手勢,配以虔誠的心境。一泡,兩泡,三泡。每泡飲一次,都是一種余香繚繞,細滑,柔綿,溫潤的茶香,讓人沐入縹緲境地。茶湯的顏色,由最初的金黃漸漸變成琥珀色,干凈,剔透。 窗外雪在飛,堂主為我們泡的是碧山堂的私藏品牌,雪眉,是老白茶里面的珍品。能夠拿來做雪眉的,必是7年以上的福鼎太姥山白茶,就采摘于白露那一天。雪眉的奇妙之處在于她的香味,有香水之意境,香氣、水汽的和諧,渾然天成。初飲時,有藥味。再飲,有棗的甜。漸漸地,如荷花般淡淡,絲絲縷縷地彌漫。難怪老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說。而我還品過她家的緋眉,來自武夷山脈深處,更為稀罕。據說采摘時間極為短暫,僅在3月26一29日4天之中,更因其產量的稀少而珍貴,年產僅50斤。 這兩款很別致的茶名,原是堂主和幾個文友詩畫唱和中千挑萬選而來。比起雪眉的香水之曼妙,緋眉更以其“恰如深宅閨院,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般的脫俗令人心動。一口淺抿,頓有相思人猝然相遇,驚鴻一瞥的心悸。如果說雪眉的醇香給你以兒時的記憶,那么,緋眉給你的則是戀人般的羞澀和不舍。店內,茶香裊裊。窗外,雪落有痕。 周末,爬山,品茶,觀雪。不由深思,這位堂主僅僅因為喜歡,就辭了高薪、安穩的工作,開了茶館,開了文化策劃公司。這樣的生活,打拼,而隨性,令我等一直按部就班工作的人羨慕。其實,走了這么多路,經歷了這么多事才悟到,這又何嘗不是我們想要而且可以擁有的生活呢?就像此刻,這窗外紛紛揚揚的雪,你不刻意盼了,她卻來了,由著性子地,來了,讓你猝不及防。 >>>更多美文:美文閱讀


wf6eam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某種意義上說,歷史是很容易被遺忘的,但人們總會用另一種方式去銘記,去緬懷。比如我們的民族曾經經歷過的一些苦難和憂傷,我們用一個又一個節日給它們作注腳。 時間倒退到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那是中華文化祭壇上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天。 那一天,一個偉大的生命決絕地離開了那個他曾深深熱愛著的國度,離開了傷透他心的楚王。當屈子動情高唱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時候,秦軍攻破郢(yǐng)都的消息像一把利劍刺入他滾燙的心臟。那一刻,三閭大夫曾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宏偉志向被現實擊得粉碎。悲憤難當的屈子縱身一躍,把一腔救國救民的豪情付諸滔滔而逝的汨羅江水。 一個節日由此誕生,人們含著思念的熱淚,把敬仰和緬懷包裹成香甜的粽子,把一個充滿悲情的記念變得溫暖安詳。 千百年來,我們從未忘記,詩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那悲天憫人的偉大情懷,也從未忘記在歷史的長河中劃出端午節的那葉扁舟。汨羅江更因為接納了一個堅實而高貴的靈魂,永遠閃爍著神秘的光輝。 清涼的浸染著竹香的粽子,門頭上散發著悠悠芬芳的艾草和菖蒲,江水里熱鬧歡騰的龍舟,以種種歡悅的形式把本該充滿悲情的懷念變得溫情脈脈。歷史用它獨特的棱角,讓人們記住它曾經歷過的種種苦難,每次把剛出鍋的粽子吃到嘴里的時候,清香的味道之后,總能品出絲絲歷史的沉重。 無論時間過去了多久,無論歷史經歷過多少滄桑,汨羅江的清流依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那寬闊的河道,暗涌的波濤,激蕩起伏的龍舟,如泣如訴,如歌如頌。它刻錄著一段悲壯的愛國情懷,倒映著一個高潔的永遠無法超越的靈魂。 生命在浩瀚的宇宙中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然而精神和信仰卻可以永恒。端午節的清晨,聞著艾香,手捧一本《楚辭》,呷一口雄黃酒,重溫屈子的滿懷豪情,靈魂也隨之高尚起來。屈子的純粹和清醒,終以某種形式,得以延續和傳承。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wf6eam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枝綠葉千般媚, 紅花微笑惹人醉。 賞景拍照留倩影, 閨蜜陪伴不覺累。 注:此文為友圖配詩 寫于2018年5月5日 >>>更多美文:原創詩歌


wf6eam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2 Tue 2024 20:23
  • 沉思

母愛不缺席 文/汪永麗 誰都知道,生孩子的痛只有生過孩子的人才能體會,但是,帶孩子的累又何嘗不是只有帶過孩子的人才明白。 千辛萬苦中,兒子長大了。爸爸給他買玩具,他會自己玩了;奶奶做熟的飯菜,他會自己端起碗吃了;爺爺沒有空逗他玩,他會自己開電視看動畫片了。我是他媽媽,感覺女人這一生經歷的最大痛與最大累都過去了,解脫了,心里無比的輕松與高興。作為一個女人,我以為我很幸福,很偉大,直到那天同事帶著女兒來家里玩時,我才發現,我錯了。 兩個孩子在一起玩,唱歌、跳舞、做游戲。同事的女兒提議說:“我們來一起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吧。”兒子嘟起小嘴:“我才不唱呢,媽媽一點都不好。” 我沒有尷尬,而是心里五味雜陳,一陣針刺般的痛涌上心頭。我做錯什么了?難不成我自以為是的所謂解脫其實是我與兒子的疏遠?我在兒子面前蹲下,疑惑地問他:“媽媽哪里不好了?”兒子說:“爸爸給我買衣服,爺爺陪我玩,奶奶做飯給我吃,媽媽什么都不做,就是不好。” 兒子稚嫩的話一下子警醒了我,兒子的生活,什么都有,唯一缺席的是母愛,我的解脫,讓“媽媽”這個溫暖的詞變得僅僅只是一個名稱。這幾年,我早出晚歸,辛辛苦苦為了這個家而努力,家人的幸福生活曾是我一度的驕傲。殊不知,兒子獨自吃飯,是我不再喂他,或者不給他夾菜,兒子獨自玩樂,是我不抽時間陪他,兒子一個人看動畫片,是累了一天的我顧著休息,不給他講故事。我們之間的母子之愛漸行漸遠。 我想,我真的錯了。如果繼續下去,我能給予兒子物質上的滿足,但兒子所失去的將是金錢所不能衡量的母愛。 以后的日子,我辭掉兼職,一日三餐陪兒子,給他夾一點菜,喂他喝一口湯;陪他滿街地跑,買一樣心愛的玩具;教他唱兒歌,畫畫。接著,我興奮地發現,兒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食欲明顯增進,抵抗力好了,感冒都是極少有的事;他常常要玩具,但最后買到的只是一個幾元錢的小物品,我知道他要的是我陪他手牽手逛街的那種快樂;他看動畫片,很少笑,可在與我一起唱歌時,手舞足蹈。 很奇怪的是,我以前吃了晚飯,一身疲憊,總想早早休息,現在陪兒子唱唱跳跳、跑進跑出,一點都不覺得累。我很慶幸能及時彌補缺席的母愛,不僅讓兒子在快樂的時光里成長,而且,這愉快的親子時光,對每一個人來說,又何嘗不是珍貴萬分。 母愛是個動詞 文/徐學平 有一種愛,一如輕風拂柳,時刻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有一種愛,又如驚濤拍岸,永遠震撼著我們的心靈……這就是母愛。母愛,一個名詞,更是一個動詞,含蓄時,如花兒靜開,奔放時,似野馬任行。 母愛是一首小夜曲,那是母親為哄睡孩子哼起的歌謠,多少個寧靜的夜晚,月亮都撒嬌似地躺在云朵的懷抱里微笑著悄悄入眠。母愛,是一動詞,輕緩而又溫柔。那是你蹣跚學步摔倒時的一次攙扶,那是你倍受欺負流淚時的一抹擦拭,那是你遭遇挫折消沉時的一句鼓勵,那是你臥病在床無助時的一夜守候,那是你遠行歸來疲憊時的一個擁抱…… 母愛是一首進行曲,那是母親為守護孩子奏響的音符,無數個烈日的晌午,蝸牛都害羞似的躲在大樹的綠蔭中窺探著淺淺而行。母愛,是個動詞,堅強而又有力。那是“最美媽媽”奮不顧身地用手臂接住了高空墜落嬰兒的壯舉,那是地震廢墟下母親用自己拱起的軀體護住孩子永恒的一幕,那是雪地被困的母親用流血的身體繞著女兒爬行留下來的求救信號…… 一幕幕母愛的畫面,一幕幕感人的場景……母愛,是個動詞,她會在寒夜里為你蓋好被子,她會在飯桌上為你盛好飯碗,她會在黑暗中送給你一盞燈,她會在風雨中遞給你一把傘,她會在站臺上揮手送你遠行,她會在家門口接下你的行李……一碗飯,一杯水,都飽含著母親濃濃的深情;一句話,一個笑容,都傾注著母親深深的關愛。 母親的臂彎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母親的懷抱是我們避風的港灣。當我們高興時,她比我們更開心;當我們迷惘時,她比我們更苦悶;當我們擔憂時,她比我們更焦慮。悲傷時,母親給我們以慰籍;沮喪時,母親給我們以希望;失意時,母親給我們以力量……這種早已滲入每一個毛孔的愛讓我們明白:你可以暫時離開母親的港灣,卻永遠也駛不出母愛的長河。 母愛,是一個動詞,一如母親那粗糙而又長滿老繭的雙手,每當我看到她在廚房中忙碌的身影,每當我看到她胃痛時痛苦的表情,每當我看到她日益佝僂的身軀,每當我看到她逐漸增添的白發……也許,該是兒女為她做些什么的時候了,哪怕是幫母親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是幫母親捶捶后背揉揉肩,哪怕是陪母親話話家常聊聊天。 母愛,是個動詞,關愛母親,也需要我們立即行動起來! 母愛深沉 文/王培靜 蘇菲拿到哈佛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同時,媽媽卻因病住進了腫瘤醫院,這一刻對全家人來說都是悲喜交加。媽媽被確診為胃癌晚期,不能動手術了,只能保守治療。 蘇菲從小對媽媽印象不是特別好。五歲時,媽媽讓她自己去超市買鹽,說如成功買回鹽來,可獎勵她一根冰棍;七歲時讓她自己坐車去家附近的公園,從公園中間的樹叢中采回一片樹葉來,就給她買一個漂亮的日記本;十歲時送她坐飛機去青島的親戚家過暑假;十五歲時讓她寒假去麥當勞打工…… 總之,她心里一直很恨媽媽,人家的媽媽都把自己的女兒當寶貝,自己的媽媽卻這樣冷酷地對待自己。她從小就懷疑自己是不是媽媽的親生女兒。她一直有一個夢,盼望自己長大了快離開這個家,離開這個有些不近人情的媽媽。 她記得很清楚,七歲時自己坐車去家附近的公園時,剛出門時還高高興興,沒走到車站她就哭了。她坐在馬路邊哭了好大一陣,她幻想媽媽會突然從哪個方向沖出來,給她擦干眼淚,然后拉起她的手,領她回家。可哭了好大一會兒,她抬頭環顧四周,沒有一個人注意她,更沒有媽媽的身影。她咬了咬牙,站起來重新上路。在公園里她不小心摔倒了,爬起來一看,兩個膝蓋都摔青了,她又一次抹起了眼淚。那一刻,她是多希望媽媽能出現在眼前安慰她、關心她。那次回家后,她有十多天沒有和媽媽說話。 媽媽對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你要自立、自尊、自強。她心里反抗說:可我還是個孩子呀。 在聽到媽媽得了絕癥后,她的心總是一揪一揪的疼,媽媽總還是自己的媽媽。自己出國后,再回來時,還能不能見到媽媽都很難說。 離出國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她沒有了一點剛接到通知書時的興奮,她的心事越來越重。臨走前幾天,她突然提出,自己要放棄這次留學,要留下來陪媽媽看病。 媽媽在病床上和她進行了一次長談。媽媽說:菲兒,媽媽知道你從小就恨媽媽,你是不是一直懷疑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有時逼你做一件事后,我也后悔。但爸爸沒了,不培養你早自立,將來在社會上你怎么生存?媽媽不能跟你一輩子,總有一天,你要自己獨立面對這個世界。你想不到吧,實際上小時候讓你自己去超市買東西,去公園,我一直在后邊你看不到的地方注視著你。十五歲前,我沒有一次讓你離開過我的視線…… 蘇菲使勁抓著媽媽的兩只手,把頭深深埋在媽媽的懷里,泣不成聲地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錯怪你了。媽媽,我愛你。 媽媽說:你要是愛媽媽,疼媽媽,就珍惜這次留學的機會,這是媽媽盼了多少年的一個愿望。人家說,病人心情好才能恢復得快,你是想留下來讓媽媽堵心,還是去實現媽媽的愿望?咱娘倆說好,你去好好求學,媽媽使勁活著,媽媽一定要等到你留學回來的那一天。 如今,蘇菲在美國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已是研究生第二年了,她學習成績優異,拿到了全額獎學金。她做事果斷、雷厲風行,被大家推舉為學生會主席。她明白,這都是媽媽的功勞。 所有的日子里,她時常回頭,總是感覺到身后有一雙眼睛在時刻注視著自己。 她心里知道,那是媽媽的眼睛。 有一種卑微叫母愛 文/王敏 母親,世間最偉大、最圣潔的一個稱呼! 如果我是詩人,我愿把最壯美的詩篇獻給你;如果我是畫家,我愿把最瑰麗的圖畫送給你;如果我是歌唱家,我愿把最動聽的贊歌唱給你。 讀過這樣一個寓言:有一個青年,愛上了一位女子,青年不知這女子是魔鬼所變。為討女子歡心,青年傾其所有,盡其所能。一日,魔鬼要青年去挖他母親的心給她吃,青年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黑夜里,他捧著媽媽的心,匆匆趕回魔鬼身邊。經過一片樹林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心被扔出去老遠,青年費力地從地上爬起時,聽見那顆心在問:“跌疼了嗎,我的兒?”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名剛參加工作的新聞記者,領導交給他一個采訪任務,考驗他的工作能力如何?眼看著到了交稿期限,可小伙子仍然沒有采訪到好新聞,整天愁眉苦臉,茶不思飯不想,他的母親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在得知兒子的心事后,母親悄悄尾隨兒子來到一個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了迎面開來的汽車……母親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來換取兒子一份穩定的工作! 有過這樣一位媽媽:兒子周歲以前,一直是媽媽在幫我照看著。那時,我的工作時間三班倒,半夜里還要起來給兒子喂奶,于是常常感覺睡眠不足,上早班時怕上班遲到,就讓媽媽到點叫醒我。那天早上媽媽喊我起床,睜開眼下意識地看表,發現已經晚了五分鐘,隨即對媽媽大發雷霆:“你怎么搞的,不早點叫我,是不是你也睡過去了,這下我遲到了……”媽媽坐在一旁,象個做了錯事的孩子,一言不發,等我發完一通脾氣后,才弱弱地說:“看你睡得那么香,我實在不忍心叫醒你,就想讓你多睡會,哪怕是幾分鐘也好啊!”看看媽媽,再想想自己,我無言以對! …… 母親,你也曾有過傲人的青春,有過婀娜的身姿、曼妙的身材、靚麗的容顏、甜美的嗓音……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時光的變遷,你把這些美好都無私奉獻給了兒女,留給自己的是弓腰駝背、溝壑縱橫,卻還無怨無悔,不計回報。 母親,你也曾在外面扮相優雅,甚至叱咤風云,有過不可一勢的精明和干練,可是面對兒女,你卻再也扮不起高貴,只會低到塵埃,賤到無敵,只為博取兒女的一張笑臉和片刻歡愉! 母親,你在似水流年中漸漸地讓兒女羽翼豐滿,展翅高飛,你卻在一天天的衰老中默默隱退,默默忍受著寂寞的煎熬! 母親,你在兒女面前,是如此的卑微。而后,我才明白,有一種卑微叫做母愛! >>>更多美文:好文章


wf6eam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末的晚飯,先生做了蒸野菜,我的最愛。入口有淡淡的芬芳,吃起來松軟綿香,到底是什么野菜呢? 蒿比這個筋道,野艾有淡淡的藥香,槐花還不到季節……我在記憶中搜索著。素對野菜叫不出名字的先生,從廚房拿出剩下的野菜給我看,墨綠色帶花邊的圓葉子,細長的葉柄——風轱轆草!我脫口而出。 記憶中的春天,各種各樣的野菜迎著風長,枯燥了一冬的飯桌豐富了起來。柳條剛蒙起一攏鵝黃綠的輕煙,白蒿已從枯黃的老枝下擠擠挨挨地探出頭,在寒氣未消的料峭春風里,一簇簇蓬勃著,散落在田里的種子已孕育成一棵一棵茁壯的苗…… 白蒿是伴隨著春天來到餐桌上的第一道美味,挖進菜籃,帶回家,拾掇干凈,淘好拌上白面蒸熟,佐以蒜汁、麻油,鮮美的滋味讓人欲罷不能…… 薺菜、米米蒿、野艾、風轱轆草、水芹菜、水紅花、野莧菜……輪番上陣,餐桌上的飯菜幾天換個樣。薺菜焯了水,剁碎配上炒雞蛋包餃子;米米蒿焯過水,油鹽醋一調和,是別樣下飯菜;野艾、風轱轆草做成蒸菜,不僅飽腹,還有藥理效果;水芹菜和水紅花做成的蒸菜香得不得了,它們生在水邊,仿佛沾染了魚的鮮美…… 憶兒時,一放學我就急急忙忙地約上小伙伴,挎上菜籃子,奔赴田野,挖野菜打豬草。春風溫柔地拂過臉頰,太陽和煦地照在身上,一群孩子唱著歌,蹦蹦跳跳地朝野外奔去。田野里、溝渠邊,野菜齊刷刷地在春風里朝我們招手。 野菜野草隨著氣溫瘋長,每天放學打一竹籃豬草是我們的必修課。豬草打得又快又多的人是我們的偶像,手巧能干,是我們那個年代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可惜的是,我不管怎樣努力,都是打得最慢最少的一個,每次大家都把自己籃子里的草勻些給我,在感激的同時,深深的挫敗感和自卑感伴隨著我童年的春天。 不過,快樂總是多過悲傷,滿地的野草和野花是我們最好的玩具、天然的副食。我們用自己的方式給它們取名。有一種花不能碰,稱為“打碗花”;有一種花可以吸食花蜜,叫作“蜜蜜罐”;有一種三葉草吃起來酸溜溜的,自然是“酸酸草”嘍。至于薺菜,我們稱它“風鈴草”,長出果實的薺菜,把果實和莖扯開又不扯斷,莖放在兩手之間,一搓,三角形的果實旋轉起來,互相碰撞,發出悅耳的聲音。風轱轆草圍著莖,隔一厘米左右開一圈小白花,好像排成隊的車轱轆,莖是中空的,折下一枝用細棍串起來,在路上跑,像風車一般轉啊轉…… 后來才知道,正月的白蒿叫茵陳,是一種上好的草藥,風轱轆草原來是大名鼎鼎的益母草,母親曾用它治好了父親的偏頭痛,幼時唯恐避之不及的“害眼花”治好了我的嗓子疼…… 整個春天于我們而言,是一個神秘的源泉,每一天都有驚喜等待,貪婪地扎進春天的懷抱,我們用舌尖尋覓著春天的快樂。 >>>更多美文:美文推薦


wf6eam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家里珍藏著好多精美的書簽,它們既不是一幀幀設計精美的紙簽,也不是散發著木質清香、經久耐用的木簽,而是樹葉制成的,仿佛是天然工藝品的葉脈書簽。 每至秋天,涼風颯颯之際,樹葉兒經過了春天陽光雨露的滋潤,夏天烈日熱風的鍛煉,變得豐盈厚實起來。綠色的葉肉不再像春天那樣,只是一股青嫩的汁水兒,葉的脈系也不再脆弱。此時,正是做葉脈書簽的黃金季節。 先采摘好樹葉,以不老不嫩、葉肉肥厚的為佳,用涼水洗凈晾干備用。取一燒杯,盛凈水200毫升,放入碳酸鈉、氫氧化鈉各5克,燒杯底部放上石棉網,于酒精燈上緩緩加熱,待溶液沸騰,再放入精心挑選的樹葉,煮5分鐘至10分鐘,到葉兒變成棕黑色、葉肉膨脹起來、表面呈毛茸茸狀時,便可取出用涼水浸潤一下。再取出試管刷,輕輕刷去表面葉肉,直至葉兒的脈絡完全清晰地露出來為止。 晾干的葉脈書簽,有的如一柄葫蘆狀的長扇;有的如古代美女撲蝶捉螢的團扇;有的如天上閃爍的星星;有的如一柄青銅長劍……那生動的造型全以你所選樹葉的形狀而來。那絲絲縷縷的脈系,繁縟而不紊亂,其天然有序的造型,令人嘆為觀止。看著看著,仿佛已有涼風正從中微微拂來。夜讀之時,每每翻至續接之處,見有一柄小扇早已等候在此,恰如逢朋遇友一樣,心里有說不出的怡悅與激動。 不少友人嫌葉脈書簽顏色枯黃陳舊,便用各種顏色的墨水逐個浸潤,再用吸水紙吸干。于是,一張張葉脈書簽便變得五彩繽紛起來。我將這些彩色的書簽和未經染色的書簽,分門別類地夾入書本中。未染的古樸,就夾入古典名著中;染色華麗的,就夾入散文集、詩集中。只要一翻書本,不是平淡古樸的氣息撲來,就是如入花團錦簇的百花園中,一股喜悅的溪流從心上潺潺地流過。 如今,又是金風送爽的季節,我的書友們又學著我,紛紛行動起來。看著他們晾開的彩色葉脈書簽,猛然間,我像是看見無數的彩蝶正翩然聚會。 >>>更多美文:現代散文


wf6eam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光陰如箭,歲月如梭,那年第一次站在村小那棵大槐樹下戴上鮮艷的紅領巾,面對隊旗,向著雷鋒畫像宣誓“向雷鋒叔叔學習”的我,現在已到了被人稱“叔叔”的年齡。撫今追昔,雷鋒,這個影響了千千萬萬和我一樣的中年人的名字,成為我們這一代人心中永遠抹不去的美好記憶。 出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初的我,從上小學第一天就知道有個解放軍叔叔叫雷鋒,因為坐在村小學那間四處透風的教室里,就能夠看見黑板上方墻上貼的畫像除了領袖人物就是雷鋒,黑板右上角也是老師畫的雷鋒微笑的頭像。老師告訴我們這些剛入學的孩子,雷鋒叔叔做的好事有一火車。從那個時候起,雷鋒叔叔那個微笑著的頭像便定格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激勵著我在以后的漫長人生道路上不斷求真求善求美。 課堂上,最喜歡聽老師講雷鋒的故事。他是一個老先生,戴著一副老花眼鏡,過去讀過幾天私塾,那個時候便是我們村里最大的文化人。他先給我們講一段雷鋒叔叔的故事,然后就對著我們這些小孩子發表一陣充滿激情的演說,號召我們像雷鋒那樣做人,學做一個文明人。從老師那里,我們陸續知道了雷鋒苦難的家史,知道了雷鋒的“釘子”精神,知道了“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在小小的心靈中,我們每個人都暗下決心向雷鋒叔叔學習,做一個讓人敬佩的好人。 我們每天清晨走進校園里第一件事,是在老師每天準時敲響的校園鐘聲里,排著整齊的隊伍站在村小的泥巴操場,大聲高唱學習雷鋒的歌曲。歌聲飄蕩在校園的上空,傳播到很遠的地方。唱著唱著,我們似乎能感覺到雷鋒叔叔就站在我們面前,那么高大和親切。那時候,我們唱了不少學雷鋒的歌曲,尤其是《學習雷鋒好榜樣》,以其獨特的旋律和激情感染著我們這一代人。到了讀初中時,我便到山腳下那個叫做瀹智中學的地方讀寄宿了。那個時候,每天上午第二節課上課和下午第一節課之前的幾分鐘,學校專門規定這是唱歌的時間,而《學習雷鋒好榜樣》則是每天必唱的歌曲之一。 那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些名言常常掛在嘴邊。學校、年級、班級乃至學習小組,都會經常組織學雷鋒做好事。我們走路看地是為了撿失物上交;我們過橋看到人拉車會幫著推。記得我小時作文時,經常寫自己看見別人家的一頭牛兒在偷吃村里莊稼,自己奮不顧身地奔跑上前把那頭吃村里莊稼的牛兒拉開,拴在村里的大樹下,然后就悄悄地回家了。或者幫助村里的五保老人挑水,五保老人感謝我們夸獎我們時,我們都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要謝就謝雷鋒吧。 那個時候,我們這群山野孩子到底做了多少好事,現在已記不太清楚,但做的幾次好事,受到老師和老人的表揚,我至今難忘。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我在家忽然想起學校教室的門窗沒有關好,我央求父親帶上馬燈,身披著蓑衣走了幾里泥濘的山路,來到學校關好窗戶。回到家里睡覺時,感到心里很踏實。后來,校長當著全校師生的面表揚我,說大家都要向我學習。我非常自豪,激動地在日記上寫下這樣的話:“我長大了要當雷鋒叔叔!” 一年寒冬的一天,我在上學的山路上,看到村里的七十多歲的老二嫂正在吃力地背著一捆柴草往家里趕,樣子十分吃力。我知道老二嫂的男人死得早,兒子又是殘疾人,心里頓生憐憫之情。于是我二活不說,上前背過她的柴草一直到她家,老二嫂摸著我汗淋淋的腦袋說:“你真是活雷鋒啊!”聽到這句話,我心里比吃蜜還要甜。雖然因這件事我遲到了,但我給老師說明了情況,老師沒有批評我,同學們也向我投來了贊許的目光。后來,聽說生產隊長還在一次大會上提到這事,說要找到活雷鋒,表揚呢。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學雷鋒,雖然沒有更多的形式,卻是實實在在地學,雷鋒精神潛移默化地植根于我們一代人心中,我們學到了,也做到了。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wf6eam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2 Tue 2024 17:57
  • 很痛

心中無大志, 只想自在游。 七秒鐘記憶, 逍遙無憂愁。 >>>更多美文:格律詩


wf6eam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紅的八月,流光溢彩 詩意的大海,亦幻亦夢 觀看藍色大海 都是一片獨特的景觀 雨后朝陽,海岸迎來了黎明 擺脫燥熱的紅日,跳出滿天妖嬈 我鐘愛藍色的大海 津城海河,伴我一生的歌 酷夏八月,期盼秋天的到來 超出我的想象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立秋之日離我們不遠 陽光下 眺望遠方的秋涼 此刻,夏天悄悄降落心田 庚子年 面對災難時的勇敢堅強與面對 只要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災難必定被戰勝! 站在海邊無限遐想 回首時光是我們的過往 匯入了大海 激流沉浮對歲月晶瑩 澎湃情感輝煌 我們的生命之花, 永遠,永遠遠航在路上…… 趁,陽光正好,容顏未老 去做,想做的事 開心快樂, 去享受美好人生…… >>>更多美文:抒情散文詩


wf6eam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給我一米寬的距離》 寫給全國開電動車的司機 我喜歡用“底層思維”的方式來思考, 因為、那是逆襲人生的關鍵 而且更能貼近平民百姓的生活 城市寬闊的馬路上蜿蜒著數不清的車輛 那是人們希望和幸福的啟程 清晨、待駛區的電動車像潮水般擁擠 落日后、余暉又斜照著騎車人的疲憊 我停跨在只有70公分的路邊眺望 曾經我們用體力和交稅 修蓋了柏油馬路和大廈 雖然買不起奔馳和寶馬 但能購得起靈活、快捷、無污染環保的電動車 它是平民百姓依耐的交通工具 也能承載低收入的社會生活 還能扛起全家的生存重擔 上班與走街串巷的“摩的哥”們 每天匆匆忙忙、揮汗、灑淚還帶著恐慌 因為、政策的限制的太多太多 也許、會有許多許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沒等綠燈亮就橫沖直撞、超速、亂走、險象環生 但是、機動車和行人難道沒有? 我又站在‘頂層設計’的思維方式上思索 城市管理應該是一個系統化工程 只有適合國情和人性化的管理 才能讓城市的電動車行駛有章有序 上牌、罰沒、糾錯、劃分非機動車道 在燈光閃爍中規范了秩序和行車的法則 其實、并非都是電動車的錯誤 一切、更不應該都歸咎于電摩車的司機 所以、請給我一米寬的馬路距離 讓他們能扛起全家的重任 如果一刀切的禁摩、生活將會苦不堪言 這是出門依耐電動車的市民農民工和小職員的吶喊 請看、系著頭盔載著電錐與灰桶還有送快遞的包裹 即使是上坡也可以酷炫壓彎和漂移 少跟他們談道德和修養 謀生才是他們的根本 從能耗角度看,它只有小轎車的十二分之一 從占有空間看,僅只有一般私家車的二十分之一 而且、它還具備了穿街串巷服務市民需要的顯著特點 所以、請在馬路上還給他們一米寬的距離 讓忍辱負重的底層也能追求高尚與快樂。 2021.8.24草于辦公室 >>>更多美文:自創現代詩


wf6eam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